近日,《天体物理学杂志》(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,影响因子5.58)接收了星空平台,星空(中国)马清波博士一项题目为《Observing the redshifted 21 cm signal around a bright QSO at z ∼ 10》的研究成果。此项工作由贵州师范大学、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Benedetta英国伦敦学院大学以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共同参与完成。
该工作利用流体动力学和辐射转移数值模拟研究了高红移(z∼10)超亮类星体(QSO)周围的21 cm信号。由于其强大的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,QSO能够部分电离并加热周围的气体,并迅速增加宇宙再电离时代的电离泡的大小。该工作发现较长寿命的QSO会导致21 cm信号位于更大的角半径处,并且覆盖的空间范围更大,但该效应和星系的紫外辐射效率存在兼并,因此直接通过21 cm观测来确定大电离泡的起源较为困难。该工作发现这种简并性可以通过光速有限的效应来消除,这种效应会明显影响QSO产生的电离区域的观测特征,但对星系本身产生的电离区域的影响很小。QSO周围的21 cm信号可以通过射电望远镜SKA1-low进行观测,并能够限制QSO的寿命等性质。
该成果得到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、贵州省人社厅留学归国人才项目、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基金,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团队基金,以及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。